这部风评极高的琅琊榜,我几乎不眠不休每夜睡3个小时,连上班时间都偷着看,终于以最快速度一集一集地看完了54集,只能说,名不虚传。推荐给了爸妈,爸妈当晚就连看四集。
不是此剧太神乎其神,而是观众们很久没看过有营养的电视剧了,一朝寻到,如饥似渴。依我来看,这部剧应该是古装剧的标准水平,却不是神作。年少时候看过的历史正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汉武大帝……虽然都有戏说的成分,然而都辉煌壮阔,剧情饱满。近些年,不知是观众的品味太过于恶俗,还是导演们只喜欢拍垃圾,古装剧永远是你侬我侬爱的死去活来,我不管我不管我要做一朵遗世独立的白莲花。因而那些花了巨资宣传的古装剧,我几乎一部没看。此类电视剧如同方便面一样,馋了吃一包好吃,如果永远只能吃方便面的话,真是看到就作呕。演技和抄袭问题先放在一边,单就立意而言,它们实在太过单薄和庸俗。琅琊榜正是这一片庸俗中的一方大气。
不指名道姓地说,近些年火的剧,都有那么一朵白莲花女主角,懵懵懂懂单纯可爱,惹众多男主爱怜,然后受到某恶毒女人的多次陷害
先上结论:普普通通的一部剧,有亮点,有槽点,上不了神坛,下不了地狱。
这部剧,剥离大多数角色是男性这一设定,其剧情精彩程度、人物塑造、格局、思想深度只能算宫斗剧水平,特别是前两点,还远不如甄嬛传。而这部剧的主要受众,主要也是女性。
大多数男性在成长过程中,无论出于兴趣或是为了装逼合群当做谈资,都或多或少会去看一些有关政治、权谋的东西,虽然他们未必水平真的就高,但见得多了,感受出这剧的诸多不合理之处还是很容易的。
而普遍来说,女性观众对政治权谋了解多的比较少,而且比较感性,对于很多女性观众,你只要抓住她们情绪的点,她们基本就跟着你的思路走了,不会在看的途中想到合不合逻辑这种问题。
所以喜欢这部剧的女生会比男的多的多,而且受众主体和步步惊心、花千骨差不多。都是女性向爽文,何必分你是穿越仙侠,我是宫斗复仇呢?
虽然这剧分类是第一个标签权谋,但是部分粉丝自己都觉得这分类有点尴尬,因为没有什么权谋剧会用这么……的权谋的。
假如我们把这部剧的主要角色大部分性转,男主看做回宫复仇的甄嬛
【寫在前面】
本文聊發感想,純屬不吐不快,僅供自娛自樂,行文不求嚴謹,未經細究,一家之言,只圖暢快,故不喜勿擾。
看劇自嗨中的初初
﹣﹣﹣﹣﹣﹣﹣﹣﹣﹣﹣﹣﹣
山影果然是個大坑,一跌進去,根本爬不出來。第一次嘗試古裝,就能把劇拍成行業標杆,然而導演和製片只是real耿直地表示,這只是在尊重觀眾的審美。(于媽被打臉一萬次==)
我寫這篇,並不是想搜羅齊全資料,寫一個知乎答案,只是想趁自己還熱血沸騰時,把一些所思所想整理下來,免得好像之前一樣,說要給《戰長沙》好好寫一個劇評,然而到現在千頭萬緒卻一字未動(面壁中……)。
為什麼我還有一幫人要一直在夸山影?是因為在這個浮躁的娛樂圈,終於看到了一個踏實做事,可以放心把自己交給他們的團隊,作品不能說無可挑剔,但經得起推敲琢磨,每一部我看過的劇,我覺得都能好好寫一寫影評。
那麼就《琅琊榜》,我就自己近一個月來看書看劇的感想,分點來陳述下,為什麼今年大IP層出不窮,我卻可以堅定地說,琅琊榜可謂網絡小說改編劇的最高規格。
編劇·論原著作者親自操刀的好處
琅琊榜的最初的话题度其实并没有让极少看国产剧的我对它产生多大的兴趣,然而不止一个同我一样甚少涉足国产剧的朋友向我极力推荐它,才使我抱着杀时间的心态看了起来。最初的几集只是让人觉得这个剧组有美学强迫症和处女座附身,琅琊山背景的水墨渲染强过一溜五毛特效的古装剧。但真正让我对琅琊榜的剧情产生别样的好感,还是源于靖王与苏先生在茶铺里的第一次对话。在一部充斥着党争宫斗剧里,身为主角的景琰会毫无掩饰自己的赤子之心,会在明枪暗箭中追求理想与情怀,即便为此遭受十余年的打压排挤,冷漠忽视,却依旧以之为傲且视之为自己为人立身处事待人的准则,观之动容而闻者落泪也。
原著作者在新版后记里写过,关于这个故事最先成型的其实是从未正面出现的祁王。祁王所代表的约莫可以称为一种中国古典政治理想:贤王,明君,理想与完美的化身。处在工业革命之后的我们固然明白,没有完美的统治者只有不断去创造尽可能完美的制度。然而对于古典主义的中国而言,沿袭千年的封建制度既创造亦毁灭了无数的学子臣民。他们恪守“穷则独善其身
琅琊榜:神仙必看!7年以来唯一追的剧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0578zx.com/news/vid-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