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我是导演的影迷,只是评论这部电影存在的一些逻辑问题,如果有错误请各位指出。
影片在进行到结尾部分时,也就是老主持到海边去坐禅?(我在优酷看的没有字幕)。然后将军的随从和富人的随从去偷经卷,双方在树林里面抢经卷,双方都死了一人,最后富人也掉下山崖。
最想不通的是———老主持为什么变成撑船的老人了,他在这里的意义是什么。
最后新主持把经卷烧掉,为什么不早点烧掉,不是说老主持已经抄好了几份吗? 这样就可以避免三个人的死亡。
第一次看武侠电影觉得不仅仅是武侠,多了一份禅意,也许武侠只是外壳
好一个空字,舍利子,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天地,色即是主观思想
“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句影评总结的不错
以上写于 2019-09-01
2022年7月14日 回看当年的观影笔记,在阅读过一些科学著作(例如: 金赛性学报告)和看过一些纪录片后,发现电影里的一些情节很是不合理,比如侍女洗浴
摄影、视听以及各种电影技术层面已经登峰造极,故事设定也已经近乎完美,这个故事框架、这些人物本可以讲一个更好的故事。奈何剧本拉胯,逻辑未能自洽,很多佛法和文化层面的东西浅尝辄止,未能领会也未能深究。比如老方丈让位第二天就去海边涅槃,也就是主动自杀向佛祖报道,这一个点就能拍一部《楢山节考》这种级别的片子。
太多为了让剧情这样发展,所以这个段落必须这样的设计痕迹,以及太多的工具人。比如女贼和文先生的团队自始至终都没打开自己的那个盒子看看真伪或有无
有人说,胡金铨之后,可以不必再拍武侠片了。这很有林黛玉烧螃蟹诗的架式。
我赞同。
唯一是最后白狐出家我不喜欢,何必套上枷锁?
《空山灵雨》实在不应该是一部被埋没的电影,胡金铨在电影中渗入了佛教禅宗的思想,他并未拍电影,而是用电影绘制一幅水墨……
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胡金铨对文化自觉的体认,电影取空灵二字,一切都如画一样如梦似幻……
诚然,胡金铨是不懂武术的,所以他的武侠都是依靠快速剪辑,凭借的是京剧武行的处理,配以京剧配乐和鼓点,但也正是金庸与古龙的异同,胡金铨更突显的是自己的理念,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对人性的描绘……
深受绘画、文学、历史、戏曲熏陶的胡金铨,将东方文化用电影媒介呈现得入木三分,可谓后无来者,虽然李安《卧虎藏龙》做了尝试,但那过于西化的概念丧失了东方的韵味……
胡金铨的剧本厚重见功力,可以看出他对明史的热爱,他的电影无论做不做朝代描述,都是很有明朝意味的,笔下人物都是有名有姓有职业有称谓,可见这位导演的功力……
当然剧本也有些质疑的地方,与将军一方代表的权力、财主一方代表的财富不同,带来女眷的优婆塞显得过于超然,看似是与方丈一路,若真如此,这个角色的设置就过于工具化了,人物个性完全没有展开……
“心无执念,各个是佛”——《空山灵雨》有感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0578zx.com/news/vid-26071.html